農業是人類社會的基礎產業,不僅關乎人類的生存,更承載著文明與社會的進步。在今天,農業更是社會穩定與繁榮的不動基石,而農業機械化則是推動農業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。面對未來,人們都在思考:當傳統的農耕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,誰來肩負起新時代的耕種使命?
有人曾問我的夢想是什么。我說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將農民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,讓農業生產的所有環節都實現機械化。
我認為,智慧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航標,正借助人工智能、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,推動著農業現代化的巨輪破浪前行。
2019年,我們承擔了廣東省的重點科研項目,開始研究無人農場。什么是無人農場?我們查遍了各種資料,都沒有找到一個準確的解釋。經過思考,我用五句話來概括無人農場的核心功能: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,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,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,作物生長過程實時全監控,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。目前,我們建設的無人農場突破了數字化感知、智能化決策、精準化作業、智慧化管理四大關鍵技術。實踐表明,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。無人農場是實現智慧農業的重要途徑,是未來農場的發展方向。
人不下田,也能種地,也能種好地。今年,我們在廣西貴港建立了一個水稻智慧無人農場,采用無人駕駛插秧和直播技術。目前,水稻長勢喜人,若后期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,預計畝產將突破600公斤,創下當地新高。
羅錫文院士團隊論文《中國大田無人農場關鍵技術研究與建設實踐》
至2023年底,我們已經在全國15個省啟動建設了30個無人農場,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。比如,2021年在廣東的早稻種植中,我們的優質絲苗米19香品種畝產量達到了662.29公斤,比農民自己種植高出32個百分點。2023年在湖南益陽千山紅鎮的再生稻無人農場中,頭季畝產更是高達830.7公斤,第二季畝產也有411公斤,兩季合計達到了1241.7公斤。
縱觀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,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我們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,但仍有諸多薄弱環節亟待突破,比如水稻的種植和烘干環節機械化程度較低,經濟作物如柑橘、茶葉的機械化收獲存在短板,蔬菜機械化生產難度還較大。
當前,我國農業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的支撐。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,要攻堅克難,突破關鍵技術核心問題,特別需要年輕人的力量,需要他們投入農業強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。如今,農業大學的條件已大為改善,社會各界也在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,提供能夠吸引并留住年輕人的事業平臺。
我想以我的親身經歷對所有的選擇農業事業的年輕人說,要多到農村去、到農業中間去、到農民群體里去,要深入農村、扎根基層,唯有深入田間地頭,親身體驗農耕的艱辛,方能洞悉農民的真實需求,才能準確評估機械在田間的實際效能。
現今,隨著對智慧農業發展的日益重視,我們殷切希望更多尖端技術能夠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,推動農業機械化的持續進步,進而為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更高層次的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,共同為打造農業強國添磚加瓦。
作者 羅錫文,系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華南農業大學教授,光明網記者武玥彤 李欣哲采訪整理